苏陕协作,一场产业双赢

         经济体量偏小、产业支撑不强、转型困境明显一度是陕西诸多边缘小县的真实写照,但此前春节返乡途中,这样的认知被逐渐打破。

五六线小城内,一座座标准厂房拔地而起,新入驻的企业门前,运输车辆往来穿梭,进行搬迁安装以及机器的调试运作。沿路一直走,园区外墙上“苏陕一家亲”的大字十分显眼。

翻阅资料发现,类似上述“苏陕协作”共建的产业园区在全省有几十座,已经基本实现“一县一园区”全覆盖。

    “苏陕协作”变迁

    “苏陕协作”始于1996年,彼时为引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,推动地区间的优势互补,中央确定9个东部省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与西部10个省区开展扶贫协作,江苏的帮扶对象就是陕西。

在此阶段,中西部协作主要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进技术和资金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、开展劳务协作、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、提供医疗资源等,“苏陕协作”亦不例外。随后东西部协作的结对关系经历了2次调整,“苏陕协作”关系也不断深化。2016年,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发展,中西部扶贫协作进入提升阶段,更多东部城市参与对西部地市(州)的对口帮扶协作。

      与此同时,正值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,“苏陕协作”的内容丰富至产业、劳务合作,人才、资金支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,帮扶关系亦在不断深化。2016年9月,苏陕两省10个设区市确立结对关系,即南京市与商洛市结对,无锡市与延安市结对,徐州市与宝鸡市结对,常州市与安康市结对,苏州市与西安市结对,南通市与汉中市结对,泰州市与咸阳市结对,盐城市与铜川市结对,镇江市与渭南市结对,扬州市与榆林市结对。

     2017年,江苏52个经济较强的县(市、区)与陕西56个贫困县(区)结对帮扶关系,开展对口帮扶工作。

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、研究员盘和林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“东西部协作一方面是东部带动西部经济发展,定向帮扶。另一方面是东西部产业协作,西部在产业链上游资源方面具备很强的优势,东部在产业链下游存在一定优势,上下游合作推进产业发展,实现共同富裕。脱贫摘帽后,2021年,国家层面再次对结对关系进行调整,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,“东西部扶贫协作”升级为“东西部协作”,帮扶形式也由过去的单一扶贫援助转向全面协作发展。“苏陕协作”亦更重视产业协作、劳务协作和消费协作,推进中西部产业集群发展。“这种变化源自西部自身产业的壮大,也因为东部自身要素资源成本提升,有向西部转移产业的实际需求。”盘和林进一步分析称。

     实现“一县一园区”

     稳定的市县结对关系下,“苏陕”共建产业园区82个,基本实现“一县一园区”全覆盖,并引进诸多东部企业在地方投资。

如南京市与商洛市共同参与商州区电子科技产业园聚焦无人机、LED半导体封装等方向,引进了江苏国飞无人机等多个东部企业;苏陕协作的丹澄产业园内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、特型电梯加工制造与安装项目、液压机加工制造项目,均由江苏企业投资,投资总额达3.5亿元等。

     “苏陕协作”产业园区亦成为脱贫地区发展县域经济、引导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。2021年至2023年,陕西通过苏陕协作机制招引了近700家东部企业落地陕西投资,实际到位投资超过300亿元。仅2023年,通过苏陕协作累计吸引229家东部企业落地陕西,吸纳925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。

      同时,“苏陕协作”引导部分产业“从无到有”。如常州大闸蟹试养汉阴、盱眙龙虾引入勉县……上述新品种养殖尝试后,也逐渐发展为本地颇具优势的特色产业。值得关注的是安康毛绒玩具产业。

    “苏陕协作”背景下,2017年年底安康第一家毛绒玩具工厂投产,现在安康毛绒玩具基本形成了包括创意设计、原辅料生产、产品加工、贸易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,安康也由此成为中国第四大毛绒玩具生产基地。

      据了解,目前安康正常生产经营毛绒玩具(织袜)共计807家(点),吸纳就业19848人,实现产值61.05亿元,产品出口日本、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此外,通过“苏陕协作”机制招商,亦在填补地方产业空白,加速区域经济转型。如商洛市洛南县通过“苏陕协作”引入环亚源生态岛产业园,引入关联企业29个,在当地形成一个有色金属环保产业联盟。再如铜川转型汽车零部件等新产业转型过程中,通过“苏陕协作”机制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达美轮毂项目和总投资60亿元的玲珑轮胎项目,围绕“车轮”拓展产业链,填补了陕西轻量化铝轮毂制造的空白。

   “双赢”产业格局

随着东西部协作的不断深入,当下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利益单向输出状态早已改变。

借助东西部协作的力量,“苏陕”在产业链专业分工合作中彼此受益。

如“苏陕协作”共建产业园区,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,能够提供产业投资和技术、管理优势,引导制造业产业向陕西转移,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自身制造业转型升级,实现新旧动能转换。同时,在一些地级区县投资,土地空间充裕,人力、基础设施等生产成本更低,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。

      对于陕西来讲,承接了东部地区产业落地,贡献了地方税收,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,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,当地政府重视程度变高,优化地方营商环境,为后续东部产业转移创造较好的承接条件。而两省在产业层面的协作,有利于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,缩小地区发展差距,也有利于形成区域互动的产业分工体系。盘和林强调,未来西部县域中的一部分会成为承接东部产业重要载体,但也要看西部县域是否围绕东部产业发展的需求,提高自身要素供给能力,优化营商环境,这种选择是双向的,西部县域具备机遇,但是否能够抓住机遇,需要看各县域自身管理能力和承接条件的创造。

此外,陕西拥有丰富的煤炭、天然气等能源资源,为电力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,陕西电网也是西北能源外送的重要支点。记者粗略统计,2017年至2021年,陕西向江苏累计送电82.35亿千瓦时,为江苏制造业发展提供电力支持。

      同时,在“碳达峰碳中和”背景下,除了传统能源优势外,陕西部分区域风、光资源优势明显,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先决条件。近年来,协鑫能科、宝馨科技等东部新能源企业加大在陕西投资规模亦能说明。可见,“苏陕协作”的深层逻辑,在于能否发掘双方产业优势,建立双赢的产业格局。需要关注的是,苏陕两省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、商贸流通企业等渠道,发挥线上交易、直播带货作用,持续推动“陕货入苏”。

     2023年,通过“苏陕协作”机制推动江苏采购、销售陕西消费帮扶产品金额达45.22亿元,建立了长期的产销关系。


 分享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  •  主题颜色

    • 橘色
    • 绿色
    • 蓝色
    • 粉色
    • 红色
    • 金色
  • 扫码用手机访问

Copyright©天盛文化教育音像出版物数据库 All Rights Reserved 【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: 2708334】 陕ICP备19025078号-1

© 2024 www.chinavideodb.com  E-Mail:1843589988@qq.com  

观看记录